
视频: 新娘为什么要戴面纱?

面纱和新娘礼服本身一样,都是婚礼历史的一部分。和礼服一样,它们也有自己的演变。
早在黑暗时代,新娘就戴蓝色面纱来象征纯洁。在古希腊和罗马,他们戴着黄色或红色的面纱来象征火,以阻止任何邪恶的灵魂。
特别是在安排婚姻的时代,面纱更多地用于戏剧效果而不是作为时尚配饰。在中世纪,特别是在欧洲十字军东征期间,一种流行的习俗是新娘在婚礼后向她的丈夫“揭幕”--一个她以前从未见过的男人。
在 19 世纪,婚礼面纱被视为新娘童贞和谦虚的象征,一旦他们正式结婚,她的丈夫就可以“摘下”面纱。
随着以 1840 年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的婚礼为灵感的白色婚纱的出现,面纱本身开始作为一种风格声明而变得具有影响力。女性开始在面纱上戴上橙花花环--维多利亚女王也曾用这种配饰来装饰她备受争议的裙子。
20 世纪,随着时尚从十年到十年的转变,新娘头纱也随之而来,往往反映了当下的潮流。
在 1920 年代,面纱通常附在朱丽叶头饰或钟形帽上,以融入当时的风格美学。
更多:名人婚礼照片
然而,一旦大萧条来袭,材料,尤其是蕾丝,太贵了,新娘们就梦想着飘逸的面纱,换来一顶合情合理的帽子。同样,在战时,如果新娘坚持要戴面纱,她可能不得不自己用蕾丝窗帘制作。或者,她会选择一个非常简单的面纱,它会落在她的肩膀上而不是落在地板上,或者将它系在帽子上。
短头纱趋势在 50 年代流行,因为更短的及踝连衣裙风靡一时。突然间,焦点不再是面纱,甚至不是裙子--而是鞋子。但随着格蕾丝·凯利飘逸的蕾丝婚纱和头纱以及杰奎琳·肯尼迪的全长头纱,许多新娘又回归传统。

关于育儿,只有害羞妈妈知道的 7 件事

5 个迹象表明您是“千禧一代”(是的,这是一回事!)
在 1960 年代,带有蓬松面纱的圆顶礼帽是“it”新娘造型。那个,或附在金属头饰上的面纱--一种受那个时代太空时代影响的趋势。
至于 1970 年代,新娘的礼服和头纱变化很大--从嬉皮花冠到全长头纱,再到蓬松的短头纱。 20 世纪 80 年代,从戴安娜王妃 24 英尺长的面纱中汲取灵感,层层叠叠的巨大面纱重新流行起来,有时比礼服更受关注。
虽然长头纱在今天仍然非常普遍(例如凯特米德尔顿 2011 年的 72 英寸象牙丝面纱),但也有人反对面纱。无论他们认为它们是老式的还是不讨人喜欢的,新娘有时会选择将头纱换成头发上的花朵、珠宝头饰,甚至是用薄网代替游丝的老式鸟笼头纱。